http://i1.wp.com/www.bookist.net/components/com_virtuemart/shop_image/product/_________________4b3b12f5c0111.jpg?resize=117%2C164http://i2.wp.com/www.bookist.net/components/com_virtuemart/shop_image/product/_________________4b3b130f6eab8.jpg?resize=116%2C165◎文╱英良(東海書苑)本文取自東海書苑

當獨立書店聯盟 要我找一本與書苑心靈契合的書時,那其實是一項艱鉅的工作。要從茫茫書海中挑一本書,然後說「對!書苑的一切就盡在這本書中」,天啊!可不如殺了我還比較 容易。於是,尼采與法農抗議對方「黑白不分」,卡夫卡與卡爾維諾爭論自己才是「A卡」,艾可與伯格說我們可是橫跨兩界的才子,愛特伍與克里斯蒂娃發出警告 別有性別歧視,馬克思與喬伊斯則躲在一旁哭泣,因為他們的書都找不到了。

呴!顯然還有一 大堆赫赫有名的人在排隊。只是,我們能說書苑的存在是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或者,它擁有的是一種「空間詩學」嗎?或許,我們向來的確都是個「窺視 者」,但我們窺視的卻是「虛幻曙光」中的「瘋癲與文明」,以及「想像的共同體」中的「性╱別惑亂」。那麼,究竟何者才是書苑的代表呢?我真的迷惑,直到我 想到書苑的顧客及朋友們,於是,我決定選擇這套書:《非凡小人物─反對、造反及爵士樂》。


 

《非凡小人物》 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第一部「激進的傳統」,下冊則包含了第二部「鄉村人物」、第三部「當代歷史」以及第四部「爵士音樂」。章節的內容怎麼看都不像是一本 長篇鉅著,反倒像是零散的論集。事實上似乎也沒錯,霍布斯邦在前言即言明這之間有許多文章先前已發表過。不過,這倒不影響這套書的質量,反而,不必然關連 的章節讓我們可以隨性地去閱讀我們感到興趣的內容,然後,透過霍布斯邦生動的手筆,一本很有意思的歷史左翼論述,便恍若意識流小說般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故事從湯瑪斯.潘恩開始,這是一個曾經寫書告訴美國民眾,獨立其實不過是個「常識」的人。而他另一本「人的權利」,則是歐洲啟蒙運動的指導文本。可儘管如此,「理性時代」中對基督教條的反對,卻使他在美國人心目中從開國元勳直降為反教罪人。不過,霍布斯邦所要探究的並非是湯瑪斯.潘恩的宗教觀點,反而是為何這個具布爾喬亞身份的人,卻總是只有左派人士願意去追尋他的意義?是否,他的作品中其實也具備了社會底層的人們所需要的一點強心劑呢?

接續湯瑪斯.潘 恩之後,霍布斯邦介紹的是一群「破壞機器的人」,還有他所謂的「政治鞋匠」。前者討論的是「破壞機器」是否只是歷史過程中一種對資本主義的無效反抗,而後 者所闡述的則是為何鞋匠能在「人民的行動中扮演了主導的角色」。再之後,霍布斯邦又談論了工人運動的兩個不同傳統,並說明工人階級真正形成的時間恐怕並非 E.P.湯普森所說的19世紀初期,而是遠在那之後的1970至1914年期間。好吧!當我們逐漸進入這本書的脈絡,我們似乎可以逐漸摸索出,原來霍布斯邦是試圖告訴我們,真正的左派歷史,其實正是這群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們藉由他們的行動所累積出來的。

除了這樣的意圖 之外,透過這本書我們還可以看到工匠與工人之間存在的關於「自尊」的差異,看到在工人階級中有關男性與女性圖像該不該穿上衣服的觀點與轉變。我們可以看到 那個讓早期工人在一整年當中,唯一可以不必服用鎮定劑的節日是如何地被產生,也可以看到藝術與社會主義為何分道揚鑣而又再次相遇。顯然,各個領域的問題在 這本書當中都有所闡釋,而即使是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議題:武裝革命問題、示威運動的效力、暴力的界定、以及性在革命中所佔據的位置等等,霍布斯邦在第三部的 「當代歷史」中也都做了簡短而精闢的說明。

彷彿少了什麼 人,不是嗎?不過別急,關於農民,身為左派知識分子的霍布斯邦不曾忘記。第二部「鄉村人物」其中兩章即集中在探討農民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以及農民佔領土地 行動的成效及其侷限。的確,傳統農民的生活是困苦的,但他們是否因此就能成為革命的勢力,那顯然又是另外一回事。其實,從其他篇章我們也可以看到,霍布斯 邦並不打算歌頌階級(他甚至強調,不能把農民視為單一階級),但也因此,我們更能中肯地去理解每一種運動所呈現的力量與問題。

而坦白說,這套書最令我好奇的,其實是「爵士樂」和「反對、造反」可以有什麼關連?艾靈頓公爵、貝西伯爵,甚至是比莉.哈 樂黛,當今日我們樂於聆聽這些被列入爵士名人堂的樂手、歌者的作品時,事實上容易被冠上的,恐怕是小資而非左派的意象。那麼,到底在爵士樂的世界中,除了 我們熟知它是源自於美國底層的黑人之外,還有什麼是讓爵士樂成為左派歷史一部份的因素呢?在此,霍布斯邦仔細討論了爵士樂一些不為人們平常所知的故事,然 後,我們竟會發現,原來,被藝術化的爵士,它的早年可能比搖滾更向左偏移那麼一點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開頭外,霍布斯邦在每一部的最後,也都以一個人作為結束。第一部說的是哈洛德.拉斯基,一個領導工黨在二戰後擊敗邱吉爾執政的社會主義分子。第二部說的是盜匪朱利安諾,一個曾經支持左派、卻在後來反過來打擊左派的典型鄉村人物。在第三部中,霍布斯邦以一篇給洛伊.科恩的墓誌銘,說明被庇護在資本主義社會下的某些惡行。而在第四部裡頭,他則以一份給比莉.哈樂黛的訃文作為對爵士樂(時代?)的弔唁。或許這些人並非籍籍無名,但他們的作為似乎還是被人們所輕忽了。

有一些看起來渺 小又微不足道的事物,可歷史證明他們改變了世界,或者是某種觀念,或者是生活的習性。就像是一顆小小的馬鈴薯,在哥倫布之前,誰又能想像它對歐洲竟會有如 此巨大的影響呢?因此,透過這本《非凡小人物》,我們除了可以更明白整個左翼的歷史外,也許我們也可以多留意身邊的一些故事,說不定他們的行動,將是未來 的研究者所認為在我們這個世紀最有意義的歷史。

書名:《非凡小人物──反對、造反及爵士樂》(上)、(下)

作者:Eric J.Hobsbawm(艾瑞克.霍布斯邦)

出版:麥田